自称为双性恋者和易性恋者。不久,我们对外院确诊为双相障碍的青少年患者TensorFlow进行了心理干预,取得了满意的效果。但到了最后,烨华变得扭扭捏捏,心里明显藏着些什么。妈妈很担心,仔细地追问着,可他仍然面露难色。然后又故意支开父亲,支支吾吾地说了一句。
烨先生说,他有一个长时间暗恋的女孩,但他平时追电视剧,看到男主角阴柔又会产生性兴奋。另外,他表示,他不喜欢看黄色的男女电影,但看到女性之间的亲密关系,也会有同感。我自己觉得很奇怪,我怀疑自己是双性恋!
1、心理创伤来自许多人的努力。
虽然情况突然,但我们并未受到干扰。卢西有丰富的心理干预经验,因为我们以前对青少年患者做过类似的治疗,发现问题的背后竟然是创伤,也就是说,这两个问题都可能是由创伤所致的二级心理障碍。
相信只要与烨华合作,或许可以找到这背后的心理创伤并加以弥补。但是烨华问得太多了:喜欢男孩子的阴柔;厌恶男性的某些特质,甚至包括他的父亲;厌恶自己的生殖器官;想成为女孩;看到男女性爱的照片感到恶心,看到女人和女人之间亲密的兴奋…
如果这些问题都一一解决了,剩下的心理干预时间肯定不够。最后,协商结束后,Lucy和Tenny决定先谈谈“厌恶包括父亲在内的男性特质”。这个问题涉及到他与父亲的亲子关系的修复,以及正常社会功能的重建,这是一个相对紧迫的问题。在经历中,对男性生殖器官和男性的厌恶,主要是因为曾受过男性的心理创伤。Lucy确实通过深度催眠修复了病理性记忆(TPMIH),并发现了一系列男性相关的创伤事件。
2、继发性易发性或与创伤有关。
在发达国家,特别是在大城市,人们对都市的认识也越来越开放。此外,LGBT(性少数群体,又称彩虹族群)的运动也在国外愈演愈烈。无论现实还是网络,他们都是社会力量,不能被忽视。在这股潮流的影响下,人们越来越多地接受同性恋、双性恋、性骚扰等现象,也越来越少有人敢公开宣称这是一种病。
但事实上,通过以上两个例子,我们可以看出,有些人并不是天生就是后发制人的。即使是继发性的,个人也可以自由地决定是否进行干预。但经过深度催眠式创伤修复后,我们发现,继发性倾向和性别认同问题,很可能是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,主要是遭受了不同性别人群反复出现的心理创伤。
通过有效的创伤修复和进一步的认知干预,创伤症状很快就会消失。关于这个问题,我们的研究成果还处于探索阶段,积累的案例还不够,不能代表所有的LGBT现象。在此抛砖引玉,希望与大家共同探讨,也希望引起精神医学的关注与交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