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些天来,我听了积极心理学的讲座,哈佛大学的一位教授的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。有学者梳理了一下,过去几十年来人们对幸福或快乐的人的研究情况,对比一下对忧郁焦虑等问题的研究情况,数字大约为1:21。
一、抑郁意味着什么呢?
说我们倾向于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些问题上,那实际上,他认为我们应该去研究快乐的人,快乐的原因,以及让他快乐的特质是什么也很重要的。调查显示,一个更快乐的人,他的适应能力更强,他们不是说没有遇到过困难,而是说他们会调整好自己的心态,去面对那些困难和挫折,甚至不良情绪的积累。
二、抑郁人的表现
受苦的人会失望,会焦虑,会沮丧,会悲伤,会悲观,会产生一千种悲观的想法和看法,但唯独不能放下的是自己。诚然,不是不想,就是不能——经历过的人会明白,但是在任何时候,都会有天塌下来的感觉,至少一半,什么也不想做,
对生命的意义提出疑问。
说我们倾向于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些问题上,那实际上,他认为我们应该去研究快乐的人,快乐的原因,以及让他快乐的特质是什么也很重要的。
调查显示,一个更快乐的人,他的适应能力更强,他们不是说没有遇到过困难,而是说他们会调整好自己的心态,去面对那些困难和挫折,甚至不良情绪的积累。一方面,我想,我们分析痛苦如何让基尔受苦,但另一方面,我们能否像森田疗法所说的那样,“随其自然,随其所作所为”?
不要过分排斥,不要重复分析,而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当下,并且做好现在应该做的事。小时候我们也许有很多伤害,父母出于种种主观或客观的原因,他们对我们很坏,那也许我们还从别人那里得到了一些不好的评价,乃至于现在,每天我们都会遇到让自己高兴的事,也总会遇到不如意的事。
难道我们可以在静心的时候,想一想,重新过一种更积极、更自我主宰的生活吗?也就是说,我们不需要考虑让别人更爱自己一点。不必依赖于别人的喜欢,别人的评价也可以做到尽善尽美,我们不必依赖于所爱的人的称赞或喜欢,我们才会有安全感。